良药苦口利于病什么意思

来源:爱游戏账号注册发布时间: 2023-04-12 21:26:54浏览次数:43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描述应该虚心承受他人的定见和批判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看病;而教人从善的言语多数是不太悦耳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陷。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常用来阐明应该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定见和批判。2、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根本解说4、具体解说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描述应该虚心承受他人的定见和批判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看病;而教人从善的言语多数是不太悦耳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陷。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常用来阐明应该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定见和批判。2、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根本解说4、具体解说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描述应该虚心承受他人的定见和批判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看病;而教人从善的言语多数是不太悦耳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陷。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常用来阐明应该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定见和批判。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刘邦十万义师攻破峣关,在蓝田大北秦朝关中守军,抢先全国义师,顺畅地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招引,忘乎所以,预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分,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峻地数说了刘邦一顿,阐明晰他这样做的差错,而且说了这么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秦宫,宣告戎行开出城市,到咸阳城外的霸上乖乖驻守,不许扰民。

  药尽管是苦的,但有利于疾病的医治。忠实的劝说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对举动有优点。

  《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著录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唐颜师古注《汉书》时《汉书》时,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一切家语”。颜师古所云今本,乃三国时魏王肃搜集并编撰的十卷本。王肃,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闻名的经学大师。

  现在有记载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最早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孔子家语》为三国时魏王肃搜集并编撰。西汉末年中山怀王刘修陪葬的一部书本《儒家者言》内容,与如今所撒播的《孔子家语》非常附近,乃至二者之间多有相同之处。所以《孔子家语》本来是否有该原句有待考证。

  第一种的意思是,好药尽管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让病康复;忠实的话尽管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却能协助人们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常用来描述应该虚心肠承受他人的定见和批判。

  第二种的意思是,好药大多是苦的,却有利于看病;而教人从善的言语多数是不太悦耳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本身的缺陷。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 由于一个人有了差错并不可怕,只需可以及时地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文过饰非,不愿意承受他人的批判定见,以致于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病入膏肓。苦口的药尽管很难让人吞咽,却有利于自己康复;逆耳的话尽管有点伤人,但能协助咱们的一言一行,使咱们更快地前进,起到鼓励的效果。

  一个人活在世上,可以得到智者的批判和辅导是一件幸事。要知道,说刺耳的话得罪人,所以,批判一个人是需求很大勇气,冒很大危险的。谁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达常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络,咱们将在第一时间删去处理。TEL E-MAIL: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描述应该虚心承受他人的定见和批判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看病;而教人从善的言语多数是不太悦耳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陷。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承受批判,常用来阐明应该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定见和批判。2、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根本解说4、具体解说

  湘ICP备19013665号-5视频答应证编号:(湘)字第00637号湘公网安备 898号

  违法及侵权请联络:TEL E-MAIL: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供给法律服务




Copyright © 2008 爱游戏账号注册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备09068819号